荃灣的四個陂坊: 大陂坊、二陂坊、三陂坊、四陂坊

荃灣的四個陂坊: 大陂坊、二陂坊、三陂坊、四陂坊

雖然香港街道錯綜複雜,但也有著一套規律的命名系統。每條街道都有它們獨一無二的名字作區別之用,而名字裏最後的位置以「街」、「路」、「道」等標註其地理特徵。我們平常或許不會留意它們之間的分別,但背後卻有著一個特色的系統存在著。「坊」是一個較為少見的地理特徵。然而就在荃灣,這個「坊」卻是有著四個,並命名為大陂坊、二陂坊、三陂坊以及四陂坊。

從地圖上可以看到,荃灣的四個陂坊都是被重重的建築物所圍住,而形成的四四方方的土地。因此,他們的英文名稱是代表四四方方的「square」,而square的中文翻譯則是「坊」了。那麼「陂」又是什麼意思呢?不少人會把它與「山陂」聯想在一起,認為「陂」有著山和水的意思。的確,從陂坊的地理位置來看,它們也像一片片農田。然而,這說法其實有誤。


我們可以從「陂」的讀音開始說起。不少人會把陂坊讀作「坡坊」(po1 fong4)。但按照街道牌上的英文名稱,陂坊應該讀作「卑坊」(pei1 fong4)才對。翻查字典,「陂」的意思會根據其讀音而變化。按照「pei1」的讀音,陂的意思是「鄰近水邊」而不是山坡的意思。


荃灣古稱為「淺灣」,因該地水淺而得名,原先的海岸線是位於現今沙咀街一帶。後來荃灣經歷了兩次大規模填海,把海岸線從沙咀帶推進道楊屋道,再演變成現今的荃灣海傍,即藍巴勒海峽對出一帶。因此,沙咀道對出的荃灣西一帶,其實都是填海得來的土地。翻閱地圖,我們可以看到荃灣的四個陂坊們正鄰接原始的海岸線(即沙咀道),也證明「陂」一字指的是鄰近水邊的意思。

現在荃灣的四個陂坊都在時光的沖刷下改變了不少,然而它們卻充分保留了荃灣舊社區的特色。

返回網誌

留言話畀我地屬於您既街道故事啦!